案例一:
磁州镇八十多岁的王花(化名)老人,栖身于一间仅30平米的破旧小屋。斑驳的灶台上,一口布满铁锈的铁锅静静躺着,锅里是几乎能照见人影的清汤,几根生面条孤零零地漂浮着,再无他物。
隔壁那张褪色发黑的旧床上,堆着不知多少时日未曾晾晒清洗的被褥,酸腐的气味在狭小的空间里弥漫。这是王花 55 岁的儿子的床铺,他天生智力残疾,精神时好时坏,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自理。
这对孤苦无依的母子,就靠着政府的五保政策勉强维持着果腹的日子。因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,长久以来,日子全靠捡些废品换点零钱,再加上亲戚邻居时不时的接济,才得以一天天挨过来。
案例二:
磁县白土镇的群山深处,层峦叠嶂如墨。72 岁的赵芹(化名)老人,便守着一间爬满岁月裂痕的老屋,在这片寂静里独自支撑。
命运的重锤曾一次次落下,前几年,相濡以沫的老伴撒手人寰,不久后,儿子又意外离世。接二连三的打击,落在本就疾病缠身的老人身上。如今,多年劳作落下的老寒腿早已让她离不开拐杖,双眼又蒙上了灰白的翳障,世界在她眼前渐渐模糊。
可这位老人骨子里藏着一股韧劲儿。她牵着年幼的孙子,在这间老屋里相依为命,每月那点微薄的低保金,是祖孙俩全部的依靠。